学科教研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科教研
教学研究
三学课堂 | 聚力蕴芬芳,磨砺促成长
发布时间:2022.12.12 文章来源: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浏览量:35374

聚力蕴芬芳

磨砺促成长



新世纪三课活动展风采


      冬日寒意浓,教研暖人心。为进一步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推进大单元思想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增强教研组合作精神,我校迎来了第九届以“学为中心”三学课堂教学大赛。

      12月7日,小学数学组以三年级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为课例,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李骄娇老师和顾雪梅老师认真钻研,潜心备课,展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彰显了数学的独特魅力!



功在课前



     好课锋从“磨课”出,精彩源自“苦磨”来。课前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标,查阅资料、研读教材,以学历案为抓手,力求呈现一节体现新课标理念、大单元思想教学的数学课。在多次说课、试上打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设计,重在思考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力在课堂

课堂教研展风采

     文武校区的李骄娇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森林运动会,蚂蚁赛跑,谁获胜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周长埋下种子。课堂中李老师教学设计有层次,通过“摸”、“描”、“说”、“估”、“量”,揭示周长本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相互交流、小组相互启发,享受学习的过程,收获成功的喜悦。


课堂教研展风采

      光华校区的顾雪梅老师通过“周”字的甲骨文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对周长的探究兴趣,为了解周长的概念做好了铺垫。课堂中顾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探究活动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顾老师重视学生操作、探索、发现,引导学生思维碰撞,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课前陈述显智慧


      文武校区的数学教研组长罗猛老师和光华校区的黄霞老师做了课前陈述。围绕“大单元设计研究、课堂观察量表、后续研究内容及困难”等方面,讲解了各个教研组的思考和实践,展现了认真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



反思议课助成长

      课后两位上课老师就本次赛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李骄娇老师反思说:“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完整、准确地建立周长的概念。课上要关注课堂生成,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课后留有思考。在后续的课堂中,要更加注重对估计意识的培养。”

      顾雪梅老师反思说:“周长隐藏在图形的周围,认识周长需要先把它从图形中完整的抽离出来,再理解“周长”的意义,打通“周”和“周长”的关系后再完整的出示周长概念,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文武校区的赵爽羽老师、郑芊莉老师、严林老师分别从课堂设计、数据分析、改进策略的角度对本课例进行了课后议课:

     教学内容有深度,教学评价有精度,活动组织有力度。学生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真学习、有所得。量表设计对应学习目标,关注学生上课状态,注重参与方式多样,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后续在数学课堂中注重培养“估计”意识,深“挖” 练习设计。

     光华校区的谢丽玲老师、王佳老师、胥铭珊老师分别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学习目标、如何达成核心目标、观察量表角度对本课例进行了课后议课:

     课堂的教学目标要更多地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记忆,转变为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的培养。作为周长的起始课,要思考:周长其实不仅是长更要有“周“;如何走出面积大小对周长所带来的影响。延展数学思维,探索多元测量,立足整体建构,发展结构化能力。



精彩点评促研究

      光华校区小学数学教研组长郭柳莉老师针对大单元思想下的课程设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将“无形”的周化“有形”,周长是一个值,顺势而为进行测量。为了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探索需要多进行“摸、描、说”。从周到面再到体,可以进行模式化、项目式学习。

      温江区研培中心数学教研员余晓华老师先充分肯定了两个教研组针对这节课例的思考,高度赞扬了这种教研活动的深度和效度:一、顶层设计的站位高,老师们通过学习、思考、实践、反思、改进,完成了闭环的教学研究。二、“卷入”程度高,教研组全员参与,共同进步。三、研究程度深,老师们基于新课程理念进行了深度思考。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知识结构化、方法结构化。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们一次次磨砺、一次次成长,一次次绽放,尽情展现数学之美。期待新课标指导下、大单元思想引领下的新世纪数学课堂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撰稿:郑芊莉

 编辑:唐启前

 审核:易永群


 CopyRight© 2020 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30785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文武路201号(文武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洪江路(光华校区)

联系电话:028-82716003(文武校区);光华校区:028-60352626(招办)、028-60352777(办公室)

Email: 31189774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