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新理念 新方向——成都市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小学部开展新课标学习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2.05.10 文章来源: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浏览量:50656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方向——成都市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小学部开展新课标学习教研活动
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里程碑。为及时领会新课标精神,准确把新握课标要求,新世纪光华学校小学部号召老师们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在第11周的教研时间里,开展新课标学习。
备课组长刘奇璇带领低段语文组学习新课标。对比老课标,新课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改变:第一,“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第二,“写话和口语交际”整合为“表达与交流”。第三,“综合性运用”改为“梳理与探究”。不难看出,新课标更加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更加重视整本书阅读,并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概念。
小学部语文高段备课组组长黄开慧老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进行了详细解读。黄老师从新旧课标的变化入手,强调了新课标在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具体学段要求等方面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引领大家把握新课标变化的六大趋势,着重强调了海量阅读在语文学习、语文考试、语文核心竞争力上的重要地位。在分析这六大趋势中,黄老师还对语文老师该如何应对以上变化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以第三学段(5——6年级)为例,分析了新课标在识字写字、阅读鉴赏、习作表达等方面的具体变化。总结作文语文老师应对新课标的两手准备——吃透课本、阅读过硬。
刘杰主任认为,语文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力、思辨力和研学拓展力。她提出,我们要仔细研读、深挖新课标的内涵,创新作业布置形式,关注学科整合实践应用,与生活作业校本课题有机结合。
小学数学低段组以史宁中教授的主题讲座《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对教学的启示》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讨活动。史宁中在讲座中,做了关于从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趋势、关注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深度阐述了最新修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变化与改革。
小学数学高段组主要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学习了史宁中教授《面向未来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史宁中教授谈到在新课标中数学素养内涵有了更完整的阐述。那到底新课标“新”在哪里呢?
新课标要求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整体把握内容主线与相应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化情境设计和问题提出,加强综合与实践,注重学科内外融合。
课程内容的修订将部分内容安排的学段做了调整,如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还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了结构化整合。
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为此新课标专门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并作了描述,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加强了幼、小、初、高的学段衔接。
小学英语组认真研读新课标,观看程晓堂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的视频讲座,对比新旧课标,2022版义教英语课标发生以下变化:
难度加大,等级划分由原来的五级降为三级,这就意味着每一级坡度更大。同时设置了级别+;
增加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三类互动关联的活动。
①育人为本。
②单元整体教学。
③深入研读语篇。
④应用英语学习活动观。
⑤引导乐学善学。
⑥教一学-评一体化。
⑦利用信息技术。
此次学习新课标教研活动的开展,增进了老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也为“双减”政策下如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初心已定从未变,砥砺前行不说艰。”埋头赶路的时候,不要忘记仰望头顶的璀璨星空。
撰文:余小霞 郭柳莉 杨佳
图片:各教研组 编辑:曹旭 审核: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