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 共向未来”525心理健康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2.05.31 文章来源: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浏览量:35326
“家校携手 共向未来”525心理健康系列活动
激发孩子的学习生命力,令其健康,快乐而优质的成长,相信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以及关爱孩子的家长,心底最朴素的愿望。家长如同孩子全天候的CEO,学校如同孩子成长的摇篮,而社会就是孩子成材的磨砺场。家庭、学校、社会,就如同是三个圆环,支撑起了孩子的成长之路。如果在孩子踏入社会之前,学校和家庭能够携起手来,实现家校共育,共同实施对孩子的优质养育,那么这个孩子他将在潜能的激发、学习的动力,以及学习的成果上会展现出怎样的面貌呢?
带着这样的期待,在5月25日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到来之际,新世纪光华学校、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联合举办第二届家校共育家长论坛。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直播形式,与家长朋友们共议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更加优质的成长。
由我校心理王召平老师带领现场14名三年级至高一年级学生家长,通过生动有趣的“你的选择”活动,与线上家长也进行热烈的互动,从选择中,我们探索了理想中儿童、现实儿童,理想中的青少年和现实中的青少年的差异。同时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个家长都是有着自己的性格特质的,而且每一种性格,都必定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科学养育的领域有这样一句话:先懂自己再懂教。因为,家长是树,而孩子只是树上结的果。更好的认识自己以及自己的养育风格,才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出版过《小猪佩奇家的正面管教》等著作的郑子莹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正面管教理念下的“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主题分享。郑教授从体验活动“握拳”开始,让我们意识到良好关系的重要性,每一位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目前全国的心理调查中显示,大部分的孩子却表达自己缺爱。这个过程中作为父母应该思考我们表达的方式是孩子们能接受的吗?最后郑教授通过自己养育孩子的实例进行了“爱的五种语言”的分享:身体的接触、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服务的行动、接受礼物,帮助家长们更加有方法的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首先邀请到的是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四年级1班曾子轩同学的妈妈杜燕女士。她是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级家委会主席,成都师范学院学生处综合科科长,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为我们分享的主题是《静待花开的前提是默默耕耘》,从我们养育孩子的初心出发,再谈到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天赋,让孩子慢慢来的同时,我们家长也要不断内省,用心陪伴,默默耕耘,静待花开!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笑起来的幸福人生!
接着是来自新世纪光华学校八年级12班周洲同学的爸爸、四川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周光斌先生为我们带来《家庭教育,父亲不能缺席》的主题分享。从目前父亲在养育阵地的缺失现状谈起,深刻剖析了原因,并给出了建立融洽父子(父女)关系的方法:亲密有间、接受孩子的平凡,孩子才能不平凡、父母目标一致,形成合力。最后也发出倡议父亲一定要留出时间给孩子,心中装着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亲的爱与关心,保证自己在孩子成长中不缺席。
最后是来自高一2班彭嘉伟的爸爸,四川优鲜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农业乡村振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服务,曾被评为成都最美致富带头人,彭治虎先生为我们带来《如何培养孩子树立理想》的主题分享。从自己在培养时用到的方法:增加孩子的见识,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间和格局;多让孩子看名人传记;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等,生动的实例让家长朋友们清楚的知道了树立孩子理想的具体方法。
活动的最后,新世纪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邓文光校长做主题《家校携手 共向未来》分享,邓校长针对家长论坛前期进行的调查中家长们关心的话题入手,在关注心理健康、如何与孩子沟通、找准家长角色等角度与家长们进行了深刻的沟通,希望我们家校形成合力,带着平和、从容和智慧,去欣赏和养育自己的孩子,全方位的激发出他们的生命活力和潜力。
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教育这件事,不是父母单方面的努力,也不是老师单方面的使劲,而是老师和家长各司其职,前者负责学校教育,后者负责家庭教育,互不打扰,但又彼此支持、彼此配合。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同时拥有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老师和以身作则、永不缺席的父母。教育路上,父母和老师达成共识,心往一处想,步子往一个方向迈,才能托起孩子的人生,让孩子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共同向未来!